close

20190426-1 (39).jpg        

家長帶著baby來上親子音樂課,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海豚老師曾經聽過Werner Beidinger 教授的演講,

他希望校內主修兒童音樂教育的學生可以實際進入親子課程的現場教學,

才能將在學校所學的理論與實務有所連結。

所以他親自在大學內招募家長帶著baby來上課。

 

父母們一開始其實不是很清楚這是什麼樣的課程,

只是覺得這或許對孩子有幫助,所以就帶孩子來參加。

他們以為帶baby來時,

把小孩交給老師來帶就可以,

自己可以輕鬆地在旁休息、滑手機或是努力幫孩子拍照。

然而,

課程內容的音樂是要由家長來做

Werner 希望,

家長不是只是把孩子帶來上課而已,

而是透過這樣的課程,在家可以延伸,繼續跟孩子玩音樂。

因為在很多家庭中,

「做音樂」不是非常地普遍,

也很少「唱歌」給孩子聽,

在日常生活中

父母通常只是放CD給孩子聽。

 

Werner的課程現場,

孩子在教室空間中自由地到處爬。

然而孩子就在這樣的狀況下學習了音樂。

 

baby到處爬、到處玩、這麼小、不受控、坐不住,這樣真的有學到嗎?

這是海豚老師在baby親子課程中,

最常聽到家長來詢問的問題。

Werner提到,

人是由「聽」來學音樂

當父母在唱歌時,

在四處爬的baby已經學到。

有時我們也會把他們抱過來坐在圈圈裡,

或許抱著他們做一些律動,

或是讓他們跟著父母來感受音樂。

 

Werner舉了一個例子,

課程中很簡單的動和靜止的主題,

Werner拿著鼓一邊念著說白節奏,一邊敲著鼓引導「父母」在教室空間中律動,

當靜止時,父母要停下來。

接著Werner在節奏中加了一些變化,

父母要在這變化中做出一些律動的即興。

當他們抱起baby一起律動時,

會發現baby在節奏靜止前會露出期待的表情,

在變化的節奏時會露出興奮的表情,

甚至會和父母一起跳起來,

因為他們知道在這裡爸爸媽媽們會有即興。

剛剛雖然他們在到處爬,但是他們已經無形中已經聽到、感覺到並將音樂結構記起來了,這是非常自然而然的學習。

 

其實孩子是透過全身的感官與細胞在學習這個世界,

尤其是嬰幼兒,

並不是以「好好上課」來判斷他們的學習,

就像是孩子一邊在家裡玩,

但周遭的電視聲、家人談話聲、音樂聲、大人的一舉一動...

孩子也同時在吸收著,

所以生活環境以及照顧者(父母)對於孩子來說有很大的影響。

 

其實海豚老師滿希望將這樣的理念及音樂課程帶給帶著baby來上課的親子們,

然而或許要先從建立父母的觀念做起。

當我們很努力地想「給」孩子接受音樂教育,

其實在親子課程中,

更重要的是父母本身在音樂課程中的投入與參與,

這也是海豚老師覺得教親子音樂課程刺激及挑戰的地方。

 

所以在親子課程中,

不是「要」小孩跟著做、去做,或是勉強小孩做,

而是家長首先投入及沉浸在活動中,

引導孩子主動來一起玩,

這也需要時間和耐心。

 

而這樣的觀念,

在各方面都適用。

與其講「身教」太沈重,

海豚老師記得曾經聽過的一個觀念,也希望能常常提醒自己:

懂得愛自己的母親,孩子也能感到幸福感及自信。

 

想要孩子喜歡音樂,從自己能喜歡及享受音樂做起。

與其「學音樂」,

不如試著學「做音樂」吧!

與其想著「陪」小孩來上課,

不如試著和小孩「一起」來上課吧!

 

 

本篇文章,若作非商業用,歡迎以「分享」、「讚」或註明本網站網址(http://musicemily.pixnet.net/blog)的方式轉載。

未經書面同意,禁止任意使用本文章之圖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音樂海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