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6       

 在教學的過程中,家長最常詢問我的問題:

「我要規定他一首曲子要練起次?還是規定他每天練多久?」

 

2010  

 

這週海豚老師的教會禮拜內容:

「若想獲得成功或勝利,要做得很快,要改正、要做得很多」

真的是太棒的內容了!

  以下節錄教會牧師的幾段話語:

「按時、做得很快」的人會成功,會成為實力者!

將<自己>和<屬於自己的部分>『改正很多的人』會獲得成功和勝利。

在度過人生時,越改正<自己的想法、行為、錯誤、矛盾和不足>,在那方面的成功率就會越高,終究會獲得勝利。

多做就會興起「神蹟」,會「以人的身分」成為「神」

 

 

做得很快、要改正、要做得很多!

這真的是人生做任何事想成功的不二法門呢!

其實練琴也是如此,要做得很快、要改正、要做得很多!

 

 

因此海豚老師有了靈感,

整理一些自己教學的經驗及相關研究,

在此給予想協助孩子練琴的家長們一些建議和方向。

 

一、即時練習

常聽到家長問:「為什麼老師在的時候就會,但是老師不在的時候就不會?」

很多學生上鋼琴(樂器)課的當天,是不用練琴的,

但是其實即使過了一個晚上,或是過了一天後,再回到鋼琴前想練習時,

老師上課講的東西可能就忘了一兩成,

過了越多天沒練,就忘得越多。

所以「打鐵趁熱」,在上完課的當天以及隔天,其實是記憶和感覺的黃金時期,

抓住上課的感覺與溫度,把新的技巧或是舊的錯誤趕快練習,之後幾天的練習就會變得容易許多。

 

把握時間在教過得當下即時練習,

這對於孩子來說,是很好的習慣養成。

一個聽到什麼就去做的孩子、一個老師教過就把握時間把他弄懂學會的孩子、一個對於作業或是任務能把握時間在當下就去完成的孩子,

不只是在學樂器上能夠學得好,其實這樣的習慣在許多方面也能夠成功。

畢竟,成功者是能夠搶得先機去行動的人。

 

二、聰明練琴的關鍵- 改正

現在的孩子都很忙,要他們花時間練習其實很不容易。

曾經有父母規定孩子要「練多久」,但孩子可能在那一段時間中隨便練習、發呆、拖拖拉拉,各種可以撐過這段時間的招數都來;

也有父母規定每次練習每首要「練幾次」,常常會出現的狀況是,每首孩子會彈得很快,且也不管錯誤或細節,反正就是彈滿幾次就對了。

所以規定練多久,或是規定練幾次,都各有利弊。

海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尤其是男生常常厭惡機械式或重複地練琴,

當要他們多彈一次時,往往會跟你翻臉或是跟你討價還價等。

 

我曾在一個幾乎從來不練琴,且很少將一首曲子彈到熟的孩子身上做實驗,

我請他「彈一次」,且要是「正確無誤的」,否則就「需要再練習一次」。

這個孩子為了不想彈這麼多次,於是開始小心地彈奏,並且會去注意自己容易出錯的地方。

當然不熟的曲子一定會不小心彈錯,所以他心甘情願地再彈一次時,

我發現他思考了一下剛剛彈錯的部份,看了一下剛剛錯誤的段落,

然後再彈一次時,他自己修正了剛剛的錯誤。

當這個孩子能夠完全無誤地彈完這首曲子時,我從他的眼神中看到成就感。

且我也發現,孩子在這過程中,會去摸索「自我改正」的方法。

 

有位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音樂學院Robert Duke教授進行一項實驗研究,

他們邀請十七位鋼琴演奏或教育者,請這些受試者學習(練習)Shostakovich piano concerto No1中一個三小節的過渡樂段,

這個段落中包含了一些需要高度技巧才能克服的困難,一般是無法直接視奏的,但是是這十七位在練習中可以勝任的。

每位受試者有2分鐘熱身時間,然後他們會拿到樂譜、節拍器和鉛筆。

接著是他們自行練習的時間,時長不拘,

有人8分半就練完,也有人練了57分鐘。

出了琴房,他們就不能再做任何練習,

直到24小時後再次2分鐘熱身,每個人都被要求連續地把這個樂段彈奏15次。

Robert以兩個層次來作出評價:

基本層次是彈對音、跟上節奏,

進階層次則是以聲調、個性、表現力將17份演奏分出高低。

評分後他們發現,練得久和彈得好沒有成正比,

且在練習中彈錯的次數越多者,最後的表現越差。

而在練習過程中,彈奏正確的次數在所有次數中占的比例越高者,才是最後受試時表現較好的一群。

Robert從得分最高者歸納出幾個練習的特色:

    1. 練習時有思考,這可以從他們暫停下來看著樂譜、哼唱、做記號、發出「啊哈!」的理解聲中觀察得到。

    2. 一出錯就會馬上停下勘誤。

    3. 錯誤發生時,會馬上在彈奏中強調它。

    4. 每個錯誤的位置和來由都被清楚標明、重新演練及糾正。

    5. 重複該樂段直到改正錯誤、能夠穩定的演奏它為止,所以他們不會在接下來的練習及最後受試中再彈錯。

以上又以第3-5點最重要。

Robert從表現最好的三位受試者練習的過程中發現:

「如何處理錯誤」是其中的關鍵。

他歸納出以下的結論:

最好的鋼琴家不是不犯錯,也不是一開始就錯得少,所以學得很輕鬆,

而是他們「改正錯誤的能力」,

也就是用有效的方式來處理錯誤,讓自己避免一再犯錯,

最後就能達到「練習中彈對的比例較高」的結果(Kageyama, 2015)。

 

所以無論是規定「練多久」或是「練幾次」,

最重要的是,在練習中「改正錯誤」然後「彈奏正確」。

 

三、精熟才能成為專家

即時盡快練琴、改正錯誤之後,進一步就是「精熟」。

學習樂器一定要練習,如果不練習,其實很難彈奏出優美的旋律。

很多家長讓孩子學樂器「當興趣」,

但是如果不練習,孩子也無法在演奏中享受到音樂的美及成就感。

 

2006 年的一本暢銷書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Expertise and Expert Performance

科學家們證明了高手是練出來的。

從不會到會,秘訣是重複。

美國加州有個「害羞診所」(The Shyness Clinic),

這個診所的心理學家認為使人害羞的並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觀點。

他們治療的方式,是讓害羞的人透過多次練習與人對話,練習在各種不同的場合與人對話,累積大量的次數後可以獲得改善。

另一項研究,

有位研究者調查研究了一個音樂學院,

他們把這裡的所有小提琴學生分為好(將來主要是做音樂教師),更好,和最好(將來做演奏家)三個組。

這三個組的學生在很多方面都相同,

例如都是從 8 歲左右開始學琴、每週的音樂相關活動(上課,學習, 練習)時間總和也相同,都是 51 個小時。

研究者發現:真正決定水準的不是全班一起上的音樂課,而是單獨練習的時間。

最好的兩個組學生平均每周有 24 小時的單獨練習,而第三個組只有 9 小時。

且這兩組的學生利用上午的晚些時候和傍晚的清醒時間單獨練習,而第三個組利用晚上單獨練習,這時候他們已經很睏了。

最好的兩個組不僅練得多,而且睡眠也多。

關鍵影響,在於學生的歷史練習總時間,統計他們從 8 歲到 18 歲的這 10 年

最好的組中,平均總共練習了 7410 小時,而第二組是 5301 小時,第三組 3420 小時。

如今,即使第二組的人現在跟最好的組一樣努力,可是其實已經落後了。

 

有本書《異數》提到:「練習一萬小時成天才」,

教會的牧師也提到,一首歌、一件事情要練習一千次以上,

那麼如果每天練習三小時,完成一萬小時需要十年時間,

但這只是達到世界水平的最低要求,

對音樂家而言,世界級水平要求的訓練時間是十五到二十五年。

所以如果從小讓孩子學琴,想讓他們達到一個水平,甚至是世界水準,多次練習真的是不二法門。

 

10個有效的練琴方法:

海豚老師整理了NPR Music製作人Anastasia Tsioulcas列出的十個有效的練琴方法:

1. 一個安靜且專屬練琴的地方:養成進入這個地方練習就會快速集中注意力的習慣。

2. 練琴前將所需物品準備就緒:邊練邊找,會浪費時間且分心。

3. 善用一些科技輔助產品:如節拍器、計時器等app。

4. 設定本此練習欲達成的目標(例如彈奏正確、音樂性、表現力等,不一定每次練習都要把整首從頭到尾練完)

5. 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練習模式:例如以呼吸練習、音階練習為開始,最後以即興演奏或你喜歡、熟悉的曲子最為結束。

6. 聰明的練習時間不需要很長:人的專注力有限,在最佳專注時間中達成本次練習的目標。

7. 不要每次都從頭開始

8. 適度調整身體的姿勢及韻律,有助於挑戰困難的段落

9. 不見得每次的練習都要用樂器,可以用冥想、哼唱的方式等,試著把該首樂曲在腦中走一遍或是唱一遍

10.常常重溫困難的曲子:能夠幫助大腦建立養成及幫助增進技巧的演奏習慣。

 

以上提出的方向,提供給家長們參考。

最重要的,還是與孩子們一起找出最適當的練琴方式。

學琴是條漫長的路,過程中要不斷地研究及改變策略,才能夠長久。 

 

本篇文章,若作非商業用,歡迎以「分享」、「讚」或註明本網站網址(http://musicemily.pixnet.net/blog)的方式轉載。

未經書面同意,禁止任意使用本文章之圖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音樂海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