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70727-2 (8).JPG

越小的孩子,
他們接觸新的課程,
需要認識新的環境、同學、老師、其他家長、甚至老師的教學模式、課程內容、團體或人際互動的規則......
甚至對於「上課」的作息與規律,
都需要時間建立。

親子音樂課程的效果,
無法馬上看見,
往往在幾個月、甚至半年後會看到孩子驚人的成長與改變。
而海豚老師發現一個共通點,
就是這些孩子的出席狀況很穩定,
這真的取決於家長對於孩子學習的理念與態度。

家長常問:
為什麼我的小孩上課會一直觀察別人
為什麼我的小孩上課情緒不穩
為什麼我的小孩上課一直吵著要吃東西(睡覺、出去...)
為什麼我的小孩靜不下來
為什麼我的小孩有時候好像很喜歡有時候又無法投入 
為什麼我的小孩無法等待......

其實,
我通常都會和新加入的家長說 :只要孩子有興趣,這些透過上課經驗及時間的累積會改變
我通常會很想慎重地跟參加一段時間課程的家長說: 因為孩子的作息和出席沒有固定和規律


「規律」和「專注力」的實在是太密切了
    歸納廖笙光治療師說,想要訓練孩子的專注力,首先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
1. 首先是生活作息要規律
2. 掌握15分鐘專注力的黃金時間
3. 每天至少有半小時以上的運動時間

許多的家長在育兒過程中,
會注意到需要提供給孩子那些「項目」,運動、音樂、閱讀、互動......,
忽略這些安排的「作息與規律」。
每個項目都有在嘗試,卻常常無法訂出一套規律的時間表,
因為大人總有各種理由去改變它。

然而,孩子若每天生活有規律、作息時間安排有條理的話,
對於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安全感是非常有幫助,
孩子的情緒、專注及表現也能在穩定中成長與發展,
因為孩子如果能夠預知或者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
他們會感到一種特別的安全感和自信感,
能夠更放鬆的去發現和探索周圍的世界,
從而慢慢學會自我控制和領會到事情的有序化,還有利於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責任心等。
如果孩子長期生活在說變就變的作息安排,
他們的情緒就會變得急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

孩子們其實從在母胎中,
會開始從母親的腦下垂體感知到日夜,
會從與母親或外界的互動中,感知到環境的變化。
孩子出生之後,會慢慢理解數字與時間的意義,
對於「時間」與「先後」的概念開始萌芽,


因此規律的作息很重要。
若家長們開始要帶著孩子去參加課程,
嘗試規律地參與其實是幫孩子建立習慣和規律很好的開始。

20170803-2 (12).jpg

 

本篇文章,若作非商業用,歡迎以「分享」、「讚」或註明本網站網址(http://musicemily.pixnet.net/blog)的方式轉載。

未經書面同意,禁止任意使用本文章之影音圖片。

也歡迎您留言分享您的心得感想。


延伸閱讀:
兩歲幼兒~建立與人分享及同理心  
到處體驗,是否使孩子處於「情緒興奮」而非「學習振奮」
3重點 激發孩童專注力
生活有規律 讓教養孩子變輕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音樂海豚 的頭像
    音樂海豚

    MusicEmily的部落格

    音樂海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